静波法师:《心经》的内涵第四十三讲
我们的传统观念上,虽然觉得垢和净是真实不虚的,但是佛法告诉我们:没有实在的垢和净。为什么?举一个例子,垢和净本来是相对存在的,垢能垢到哪里?净能净到哪里?据说这个世界上最纯净的物质是硅,也只有99.999%纯正,从来没有100%。所谓没有完全纯净的任何东西。脏的东西就更不用说了,脏到什么程度?也是抽象的概念,都是相对而言的设定。只有佛法,才是超越相对的概念。为什么?因为可以超越净和垢的二元相对,所以说没有净、没有垢。我们并不是陷入误区:“不干不净,吃了没病”,从来不是这个意思,佛法从来不会是极端和借口。举一个例子,这是一杯净水,那是一杯相对而言的污水。在傍晚的时候,净水可以映出月亮,那杯垢水也可以映出月亮;那么你说,月亮是净的,还是垢的?它既不是净的,也不是垢的。这就是说,我们所认为的净和垢,是非常非常抽象的概念,因人而异。据说日本人有洁癖,洗了一遍手,觉得还没有干净,于是又去洗;洗来洗去,最后洗出神经病来了。因为我们永远也洗不净,干净能干净到哪里?所以,所谓的干净不过就是一种相对的自以为是的存在,是一种假的规则。我们认为洗一遍手就好了。有的人每天要洗几遍手,有的人每天洗澡,搓呀搓,认为自己脏。既然你是脏的,那么活着只有烦恼和痛苦:虽然活着,但就是认为自己脏,于是有了心理障碍。因为心不脏,一切就都是净的,所以净和垢并不是有固定标准的净和垢。就像月亮映到净水、浊水里边,你说那个月亮是净的,还是垢的?应该是幻化的,当然是不净不垢、不垢不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