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正见与修行第七十讲

    我们说来说去,总而言之:缘起性空不执着,性空缘起要负责。乃至最终达到空有并观,也就是:“行空不证”,不证于空;“涉有不着”,不执着有。如此,我们可以空有并观了。佛教徒面对现实担当负责,只是心里不执着、不挂碍;当心里不执着、不挂碍,还是要担当负责任,这就是空和有并观了。这就是不住空有的圆融,也就是中道。       “要同时进行。”       这就是般若智慧,这就是佛教的中观。现在很多人学习中观,做事极端,当然是错误的。“色即是空”,我们不执着,没问题;“空即是色”,我们要负责,要遵守规则,色空应该是同时的。   (七)《十不求行》       “在中观的认识论中,让我们感悟蕅益大师的《十大碍行》。《十大碍行》的内容是明代高僧妙叶禅师,在《宝王三昧念佛直指》中所提出来的,蕅益大师根据经典所举,提出了修行中的十大障碍(十大碍行)。”       因为只有障碍,才去修行改变,因为只有痛苦,我们才能够由此解脱,通过不如意事,我们能够去训练自己解脱的资粮。       《佛说维摩经·佛道品》说:“若菩萨行于非道,是为通达佛道。”菩萨行于非道,即是行于佛道,十大障碍成就了佛教徒的修行。       “《十大碍行》也叫《十不求行》。”       意思就是,我们不求人生顺利。我们不贪求,当然也不会制造,就是面对现实,随缘现实,历事炼心:如果有不如意的事情,那么我们就去面对,去改变自己的执着的心里的贪瞋痴等各种情绪的纠结和困扰,从而化腐朽为神奇,化烦恼为菩提……所谓出淤泥而不染,火焰化红莲。
   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