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慈云忏主《净土文》释义第一百四十九讲

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强调:只有我们可爱的时候,别人才会爱我们,这应该就是众德。当我们可恨的时候,别人怎么可能会爱我们呢?虽然道理如此简单,但是我们会改变自己的贪嗔痴吗?如果住着在一个是非的界限里,别人不顺自己意愿的时候,会非常的不快乐,那么我们考虑过别人的想法吗?当我们自己都不快乐的时候,别人又怎么可能接受我们的信仰呢?当我们自己却不能遵守三皈依的时候,又怎么可能让别人正信正行呢?与其让别人正知正见,何如自己以身作则?只有跳出自我看待人生的时候,才能耕耘慈悲和智慧的解脱、往生、成佛的资粮。

所谓“至心回向”:意思就是:不仅仅我们自己要植诸德本,同时还要用心地把诸德本回向给有缘的人、更多的人。回向什么呢?应该是法界众生,我愿意将我念佛等种种功德都给予他们。此时此地,我们的我执会得到改变和突破。我们最终会发现,当我们的我执被改变和突破的时候,我们就会拥有慈悲和智慧的资粮了。因为学佛最大的障碍就是我执,所以回向正是改变和突破我执的所缘境、下手处。

所谓“欲生我国,不果遂者,不取正觉”:能够具备这样的因缘和条件,可以往生到我的极乐世界。如果不能往生我的极乐世界,那么我不会成佛。

这是阿弥陀佛因地之愿。我想,既然阿弥陀佛已经成佛了,那么我们还要怀疑佛陀的愿力吗?这绝不是单纯地说:“我只是念佛,给大家讲这个是夹杂……”。这不但不是夹杂,而且正是建立我们的信愿行资粮。这正是:依法不依人的警示。如果我们信心建立不起来,就会很难念好佛。信心的建立,是至关重要的,尤其我们诵经的时候,首先入口,然后在心里留下痕迹,于是会改变和突破我们自己的我执。

《大集经》说:“十方共聚会,个个学无为;此是选佛场,心空及第归。”只有学习应无所住的无所得,才能心空容法界的佛土清净。这个空性就是我们不要执着的佛性。如果我们坚持执着的话,那么就是我们自己画地为牢。不要说往生净土,就是现实活着都是难过的故事。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