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慈云忏主《净土文》释义第一百六十六讲

当最初面对要我管理这个寺院的时候,我是不想管的。一位领导问我:听说佛教有这样的话:不为自己求安乐,但愿众生得离苦,有没有啊?我说:哎,您怎么会知道?”“我怎么不能知道呢?我蒙了,我们的言行原本并不一致。我很羞愧,于是我说:那好,那我就范吧?”“不应该是就范,而应该是担当。是的,我们受了三坛大戒中的菩萨戒,我们不担当让谁担当呢?虽然难行、难忍,但是却是我们菩提心的践行和证明。我们经常抱怨和强调我们累,而如果不累的话,那么我们还有存在的价值吗?是的,如果随波逐流、随境所转当然不累,那么我们的信仰和解脱呢?如果我们自己都睡着了,那么还有什么理由说佛陀是醒来的人呢?因为我们自己代表这个信仰和形象,所以发菩提心只能是身累而心不累。

当年佛陀的第一大弟子舍利弗为什么不发菩提心呢?因为有人要用他的眼睛做药。当他把左眼布施岀来,对方说:错了,应该是右眼。当他把右眼布施出来,当事人说:你这个眼睛臭了不能做药了。并且还用脚踩了一下。舍利弗尊者想了:哎呀!这样受委屈、受伤的菩提心不能再发了。

可见,佛教徒发菩提心就是要学会付出和吃亏的,就是需要通过利益众生而成就自己的慈悲和智慧的。虽然不是占便宜,但是却又分明是占了大便宜。不仅仅是改变了我执,同时又是成就自己慈悲和智慧的所缘境。如果我们缺少了这样的内容,那么又怎么可能解脱、往生、成佛呢?因为是画饼充饥、空中楼阁,所以发菩提心就是脚踏实地、有的放矢的行动。如果我们并不努力,那么我的的生命也会悠悠浪费。当我们改变了自己的自私狭隘、自以为是的时候,那么给予和付出才是最好的改变。

如何能够证得成佛的无上菩提道的道果呢?我们只有通过利益众生的行动,才能够真正地成就自己的解脱、往生、成佛。
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