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欲问前生事,今生受者是

如果我们通达了因缘的话,那么我们就会当机立断。


在《佛说阿含经》里,佛陀说:缘起甚深甚深。为什么?大家总是执着缘起是有实在性的,但缘起本来没有实在性。既然它不是实在的,我们又为什么执着?不应该执着。不执着的人,是解脱的、自在的。


我们明白了缘起,就会时不我待,历事炼心,敢于担当负责。因为无论面对的是逆境还是顺境,我们都是要应无所住,而又敢于面对、担当、负责任,敢于坚持不懈。


“我管你什么张三李四,不论你是什么身份,你说的如果不符合佛法,那么就不可以追随。佛陀告诉我们:依法不依人!你必须说出道理来,是哪部佛经、哪位祖师大德说的?更何况,佛陀有说:法无定法,你怎么能说是定法呢?你给我讲出道理来?”如果我们每个佛教徒都有这种精神,那么我们一定就是菩萨,一定就会解脱。如果没有这种精神,我们一定就是投机取巧,保护、爱护自己的羽毛,不喜欢说和听真话,整天信和说假话,结果必然是恶性循环的邪知邪见!这足以让我们警惕。


学佛要学教,不学教等于胡闹。学教学什么?缘起甚深甚深,要在缘起上去感悟人生的不实在性、不确定性,所以我们不要去执着它。虽然不执着它,但我们还是要去负责任、去担当,绝不会去逃避。因为我们要面对,要接受,要解决,要放下,这才叫修行。我们现在则是:要面对,不面对、逃避;要接受,不接受;要去解决,不解决!要放下,不放下!所以现在践行则是当务之急。如果回避了践行,那么就等于我们拒绝成长和修行,又何谈解脱自在?


因为我们讲的是人间佛教,不要因为现在是人,就总是琢磨佛是什么样子的?天上是怎么回事……不要琢磨那些东西。我们要怎么样考虑呢?我现在的问题现在要解决;用什么解决?佛法。这才会让自己和其他人,感受到佛教是有生命力、有说服力的方法,不然是没有用的等待死亡。所以我们是要注意我们信仰的实用性。


愚痴就是把因缘当作了实在,而因缘就告诉我们,它不是实在的,所以愚痴可以用因缘观来对治、破除。


我们因为愚痴、执着,所以要用因缘观来对治,来破除自己内心的执着。


愚痴是由于不明白真理。真理是什么呢?真理就是因缘,就是缘起甚深甚深。


龙树菩萨在《十二门论•观因缘品》里说:“众缘所生法,是即无自性,若无自性者,云何有是法?”意即:包括你、我、他都是众缘所生法,没有实在性。所以,我们不可以执着,应当无所畏惧,负责担当。


佛教的三世十二因缘,说明的就是过去世、现在世、未来世是相续不断的道理。


三世是有直接关联的,“欲问前生事,今生受者是;欲问来生事,今生做者是”,所以不用问别人,要问我们自己:我们现在如何做,将来就如何收获。这其实很简单。十二重因果,就是无明、行、识、名色、六入、触、受、爱、取、有、生、老死,这就是十二因缘。我们如果懂得这个道理,还需要问别人吗?不用问,只问自己就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