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习惯本来有好有坏。好的习惯,比如勤劳、诚信、谦逊、节俭、礼貌、忍辱等等,都能够增长我们的道德、我们的修养。” 这些都应该是好的习惯。所谓勤劳:就是不懒惰。我们作为佛教徒不应该懒惰,而应该勤劳,也就是精进。寺院每天必须有功课:早、晚必须有功课,寺院应该是一个小时左右,在家居士至少应该有几分钟回忆皈依三宝。只是我们一些人连几分钟的皈依三宝都没有。当然,也有很多人功课又太多了,每天几个小时、乃至于十几个小时的功课,弄得自己疲于奔命、疲惫不堪,自己虽然陶醉和骄傲,但是别人看了无法接受和理解。最后我们实在看不下去了,只好建议他应该悠着点儿。因为琴弦太紧了,所以会断;因为琴弦太松了,所以没有声音。只有恰到好处,才会有悦耳的和谐音乐。 所谓诚信:就是说话要算数。我们今天总是有佛教徒说话并不算数。比如我们进入佛门承诺的皈依三宝,真正做到了吗?很多人并没有做到。我们受持五戒,我们做到了吗?总是有没做到的人。我们同别人相约的时间,我们做到了吗?还是有没做到的……即使是没有做到,也没有羞惭之色,也没有任何解释,也没有正常的理由。没有人会做到尽善尽美,我们需要理由而不是麻木。比如有:“我今天堵车了,我马上到,对不起……”如果我是佛教徒,那么即使不是为了别人,也应该为了自己解释清楚。虽然有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因缘,但是人家需要我们的解释,并因此理解我们。只是,有人竟然什么都不讲,我们会理直气壮吗? 所谓谦逊:就是谦卑,不张扬、炫耀,从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。我们反省自己有没有这样的内容呢?总会有人缺少,还会觉得自己有优越感。我们到底有什么了不起的呢?弘一大师曾经警醒自己,自称“二一老人”:“一事无成人渐老,一钱不值何消说?”应当引发我们对照:即使我们死了,还不如猪哪,猪还可以卖点钱,谁敢买一个人的尸体呢?当然没有人敢买。 所谓节俭:就是我们需要反思:一粥一饭,当思来之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…… 所谓礼貌:我们对人要有基本的尊敬和礼貌,不可大大咧咧、不以为然。否则会造成心理的距离。无论是基本的道德修养,还是普度众生的基本尊重,都应该具备相应的善待。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