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佛遗教经》 第二百三十三讲

四、经文释义159

      如果我们现在说:那好了,财富没有过失,是对的,那么一味地去追求荣华富贵,最后把生命浪费了,忘记对生命归宿的慧命负责和思考,其信仰的结果是一种失败。可见,追求财富不可以极端,除非是:完全不是为了自己的追求财富……

    “佛教徒不论贫富都应当坦然面对。”

    无论贫富,我们都没有理由回避。佛法上的定位:从来就没有哪一个是对的,哪一个是错的。但是前提应该是,在知足少欲的情况之下,我们可以拥有更多的财富。同样,没有财富的情况下,我们也会一样的坦然,这就是心里清净的知足。

    这是第九知足,下边让我们走进第十远离。

B10. 远离

    【汝等比丘,欲求寂静无为安乐,当离愦闹,独处闲居。静处之人,帝释诸天,所共敬重,是故当舍己众他众,空闲独处,思灭苦本。若乐众者,则受众恼,譬如大树,众鸟集之,则有枯折之患。世间缚着,没于众苦,譬如老象溺泥,不能自出。是名远离。】

    佛教徒应当善于独居、远离愦闹。因为大家凑在一起,往往不是熏修、共修佛法解脱,而是在一起瞎扯是非,乃至于没有任何意义的散心杂话、无聊神侃。就像北京的侃爷一样,就是滔滔不绝的一顿瞎侃,只为尽兴过瘾。听着神侃,好像比国际问题专家还要厉害,也比国内问题专家还要优秀……如此心驰神往的瞎聊,哪怕是佛教的内容,也需要反思和反省,到底能否助于化解烦恼和解脱?如果没有什么价值,那么还是少说为佳。世间法上,我们既不是身居高位,也不是肩负什么特殊使命。即使对于佛法略懂一些,也是需要扪心自问,且不说无益于自己的生存质量,更何况已经偏离了佛教的真谛解脱呢?所以要远离愦闹,应该是心里的功夫,外在的节制。

    尤其是出家人,当然在家人也应该引以为戒:佛教徒需要培养自己耐得住孤独和寂寞的能力。因为我们凑在一起的时候,常常聊的不一定是佛法,尽管我们可能会以研讨佛法的招牌出现,最终探讨来探讨去,又常常是是非、烦恼、污染,与解脱无关且有碍;并且每个人的生命和慧命都是各有轨迹,绝不相同……所以应当引以为戒。要知道:欲求大道应无我,各有因缘莫羡人。如此,我们真的相应了吗?  
 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