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发心助念与临终关怀第四十六讲

    “以关怀来达成教育的目的,以教育来达成关怀的目的。”

    佛教徒需要同众生搞好关系,需要靠近众生。因为不靠近,就没有办法利益众生成就自己的福慧资粮。况且人和人之间需要沟通和交流,只有这样,别人才会愿意倾听无常、无我、解脱的建议。如果我们拒人于千里之外,高高在上,那么只能孤芳自赏,再好的佛法又有什么用呢?当别人能够向我们提出问题来,说明他们有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,而我们也需要通过帮助他们解决自己的执着。

    “而一般人家里有了病危的亲人,或者料理后事,正是需要关怀的时刻。”

    如果家里的人去世了,那么谁会有经验呢?一般人不会有经验。亲人突然间没了,这应该是突发事件。即使一个亲人病的时间很久了,但是他的辞世也是突发事件,我们还是希望亲人一直能够活下来。虽然有人认为,亲人咽气了,也就是不遭罪了,但是无论如何,如果一个鲜活的生命突然间离我们而去,将永远再见不到的时候,那么对我们的心灵的撞击,应该是非常痛苦、非常震撼的一件事情。

    “落实临终关怀的工作,首先就是助念。在此,我们要特别赞叹和随喜那些真正帮助别人临终助念的人。”

    能够有这样发心的人,我们需要随喜。当然,我们更要随喜发心的正信正行,而不是一个人的别有用心,我们不能提倡邪知邪见。比如前几年的时候,听说大庆火葬场附近有几个人在捣鬼,也是打着临终关怀的招牌,表面上,大家还是比较感动。他们是怎么做的呢?帮助清洗当事人的尸体,洗完了之后,竟然让人家把这些水喝掉了,乃至最后把人家身上所有的钱掏出来了,美其名曰:无相大法。我实在不知道为什么要喝洗尸体的水?恐怕只有最后收钱才是目的吧?不然的话,为什么要这样做呢?

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