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观修三宝的功德及其意义第二百零四讲

所谓“善灭诸戏论”:各种各样的见解、戏论都被消灭了。其实我们所说的好与坏,所有所有的规律,都不是实在的,都是戏论。如果我们执着,那么必然会成为障碍、烦恼、轮回,佛教徒需要从中走出来。我们不走出来就不能解脱烦恼和生死。如此,必然会安住于无诤之地,就不会再有争论了。无论是破也好,观也好,都不是问题。所谓破邪显正,应该是先破自己,即向自我宣战。观照也是先观照自己的心。佛教徒不必向别人宣战,别人也不会买账和服气。即使是利益别人,改变和成就的还是我们自己,绝对不是别人。只有改造自己,才能影响他人,这应该是入情入理的故事。
“此定声闻亦能证得。”
这种定,声闻乘,也就是阿罗汉,也能够证得。我们要知道,佛陀是独一无二的,是究竟圆满的。佛陀的十大名号有:如来、应供、正遍知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、调御丈夫、天人师、佛、世尊。阿罗汉也有应供这么一说,同佛陀也有相同之处。可见,这种定力阿罗汉也是能够证得的。
“就如同《大智度论》卷第十一中说:‘舍利弗,佛弟子中智慧第一;须菩提,于弟子中无诤三昧最为第一。’”
什么意思呢?
所谓“舍利弗,佛弟子中智慧第一”,意思就是:舍利弗尊者是佛陀弟子之中智慧第一的。我们的这个房间里就有舍利弗尊者的造像。

所谓“须菩提,于弟子中无诤三昧最为第一”,意思就是:须菩提解空第一。《金刚经》是佛陀同谁讲的呢?同须菩提讲的,他是小乘。佛陀总是同须菩提讲,最终让他回小向大,让他从空性入手。空性作为佛教的实践法门,是非常有意义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