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观修三宝的功德及其意义第二百零六讲

当然,佛法讲两个法门都要用:有严的,有宽的;只是现实更多的只有说好话的法门了。因为众生都爱听好话,不爱听不喜欢听的话。这对于现实的教育、学佛知见的入手,应该是一种障碍。为什么呢?因为我们不能直言相告,所以需要弯弯绕绕、曲曲折折。当我们直言相告的时候,会被认为是恨他,即我们对他有嗔恨、有意见,这当然是一种错误。对此,慧能大师有“苦口的是良药,逆耳必是忠言。”
正是因为无诤三昧的定义,常观众生令心不恼——我们看众生可悲、可叹、可怜悯、可同情,但是也不会因此恼怒、嗔恨。
“多行怜愍慈悲之念。”
如果觉得他可怜、可悲,那么就去运作、实践、身体力行。身体力行什么呢?即慈悲之念,就是有一个念头生起来,就觉得众生可怜。末法时代,众生是更可怜,这是无诤。因为观照空性,即观照事物的真相,所以才能够无诤,才能够怜悯众生,哀悯众生,慈悲众生,理解众生,不恼害众生,这就是无诤了。无诤是了不起的慈悲和智慧。面对现实,我们看现在,有真的无诤吗?我们觉得有时候还是需要诤。因为这个诤已经不再是争强好胜的争,而是在语言上告诉别人:“你错了!”如果别人一定要说:“我没错!”那怎么办呢?我们就让他没有错吧,那有什么办法呢?
“第八聚,谓愿智。” 
二十一种因缘的第八种是:愿智。
“及至生死未空。”
只有佛陀才具备了圆满的愿智。虽然菩萨分段生死已经没有了,但是变异生死还是存在。所谓分段生死,就是说,生生死死的缘起,我们误解有一段一段的实在性。所谓变异生死:就是只要你念头一转,就是一番幻化生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