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观修三宝的功德及其意义第四百四十二讲

释迦牟尼佛因地的时候,能够说广大法,无边无际,不可思议。空性是让人困惑的真理性的问题。正是因为空性,所以是广大而不是狭隘的。不像我们现在总是探讨“做好事得好报”之类的问题,于是人们去做好事。而做好事的人,往往是没有耐心的。比如刚做了一点点好事,就回家等着受报了。最后,因为暂时没得着回报,所以很失望:“我不干了。”这当然是狭隘的。即使我们为了做好事得好报,也是狭隘的。为什么这么说?因为做好事尽管会得好报,但毕竟还会无常。
正是因为感悟到了无常,我们终究觉得是遗憾和缺陷,乃至不圆满。圆满的东西就是不受后有。你想一想,来时欢喜去时悲,人生不都是这样吗?家里生了一个儿子,大家笑了,眉眼弯弯满是欢喜;等到老了离开了这个世界,大家哭了。人生是一个什么境界?在自己的哭声中走来,在别人的哭声中离去,无非就是这样的过程。我们愿意也罢,不愿意也罢,人生都是这样一个过程,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清醒。
佛陀说法、说广大法,就是解脱法。佛陀不只是给我们讲无常的法,那些升官、发财、享乐的法,是无常的法,都不是广大的,都是狭隘的。由于释迦牟尼佛能够说广大法的缘故,所以有一种果报。凡事从来都不是白做的,从来没有白做的事情。他的这种果报是什么呢?眼目宽广。佛陀的眼睛,看得很宽、很远,不是近视眼。因为我们总是自以为是的样子,是狭隘的,并不是说广大法,所以需要向佛陀学习,那样就能够眼界宽、看得远了。当然,我们也并不是近视眼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