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弘一大师《格言别录》释义第一百三十九讲

(六)接物类

    1、【持己,当从无过中求有过,非独进德,亦且免患。待人,当于有过中求无过,非但存厚,亦且解怨。】

    同大家分享一下,这段格言的意思告诉我们:

    所谓“持己”,就是在对待自己的过程中,我们应当采取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呢?很多人是:对自己是修正主义,对别人是马列主义;对自己可以随便,对别人要求比较刻薄,这是不应该的。这段格言建议我们一个标准,这个标准应当引起我们的共鸣,我们应该吸纳借鉴。

    所谓“当从无过中求有过”,应当在自己没有过失的情况下,还是要反省自己。比如说:“我确实没有什么过失,我没有错。”虽然你可能没有错,但是对方是不是能够接纳这个行为和语言?也是需要我们考虑的。你说的话没有错,可是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方法是不是合适?我们可能还是要谨慎的。如果不注意,我们为什么在一个地方还要强调自己“我没有错呢?”如果我们没有错,那又是谁错了呢?肯定还是我们有值得反省的问题。

    可见,我们应当于无过中去反思、寻求自己有过失的问题。在没有过失中反思、寻求自己是不是有过失?我想,这个方式就已然不是自己的问题了,那就是通过利益别人,成就自己了。我们现实中有人坚持“不求有功,但求无过”。这固然值得肯定。只是我们往往仅仅是为自己考虑,并没有为别人去着想。作为佛教徒,如果没有功,本身就是一种过失。因为我们需要通过发菩提心:利益别人成就自己;所以但求无过往往是不圆满的。我们采用的《格言别录》中反思、寻求自己过失的方式,应该是比较圆满的。为什么呢?

    所谓“非独进德,亦且免患”,因为我们在无过中反思、寻求有过失的目的,不仅仅可以增进我们的道德修养,也可以免除我们自己的祸患、过失。更何况现实中的完人,是不受人待见的。适当的收敛自己的个性,表现得谦卑与合作是必要的生存方式。毕竟:水至清则无鱼,人太察则无朋。如果什么事都不做,那么洁身自好可以。如果想要负点责任,那么棱角分明不行。

    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