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弘一大师《格言别录》释义第一百七十四讲

    所谓“气和辞婉”,我们奉劝人时要努力心平气和,努力不情绪化,语言还要婉转。
      如果就佛教徒根机而言,恐怕佛教中存在着千差万别的现象。对此,僧肇大师的《注维摩诘经》里,鸠摩罗什法师告诉我们,教化众生就像驯马一样,有五种差别:1、最好的马,我们一扬鞭子,立刻就跑,这个马是最好的马。2、差一点的马,我们把鞭子放到它的屁股上,给它一个知会儿,它马上也会知道:“要我跑”。3、我们不但要把鞭子打在它的身上,而且必须拿锥子去扎它的皮。4、“穿肌乃伏”,必须让它痛到肉里,它才会跑。5、“彻骨乃伏”,必须让它痛彻骨髓,它才会跑。请问,佛法有定法吗?从来没有定法。佛教徒不必只计一点,不计其余。
    我们现在很多人,张口闭口地说:“你不慈悲。”请问:真正的慈悲是什么?假慈悲会出祸害,假方便会出下流。凡事极端了,必然后患无穷;而恰到好处地拿捏,必然会使彼此受益。不然,容易造成误会和误导。
    所谓“容其所不及”,包容别人所做不到的,我们应当接受他。别人没有能力,或者没有考虑到,我们要接受这个现实。我们只有接受之后,才能够告诉他去改变。
    所谓“而谅其所不能”,原谅他不能完全做到。因为不是所有的佛教徒都能够对佛教尽心尽力的。只是有一点,即使他不能对佛教负责任,也不能败坏佛教信仰和形象:自坏不能坏他。要知道:一些打着佛教招牌的人正在污染着我们的信仰:言行不但不负责任,而且误解和误导。利益别人当然有功德,伤害和误导别人必然更有因缘果报。尤其是学佛的正见被扭曲,不仅仅邪知邪见自己会堕落,而且也会导致别人因为邪知邪见而堕落,可谓“一念之差”。因为一念之差,我们可以解脱;一念之差,我们就可以烦恼或者生死轮回,所以不能信口开河、别有用心。
    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