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弘一大师《格言别录》释义第一百七十五讲

    所谓“恕其所不知”,这个“恕”应该是宽恕的意思。如果对方说他不知道,我们需要宽恕他。“恕”在孔子的《论语》中是这样说的: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“请问,你有没有做到?”“我没有做到。”我们没有做到,就不要要求别人做到;如果做到了,可以尝试着要求别人努力。

    需要强调的是:这种尝试的前提是:有缘。只是我们想说,社会公德有时候是这样的,必须要有人提醒。只有在生活的细微末节处,才能体现一个人有没有修行。修行的基础,就是我们首先具备修养和道德。如果我们连修养和道德都没有了,那么我们的信仰就是自欺欺人,应该是伪装出来的表演。

    民国高僧太虚大师告诉我们:“人成即佛成,是名真现实。”如果我们做人是合格的,那么学佛、成佛,大家才会真正的认同。如果学佛、做人都不合格,那么我们肯定做什么都不行。回过头来反省一下自己,我们的修养和道德,有没有做得有缺陷的地方?如果有缺陷的地方,那么用社会的话讲,就是缺德。如果道德都缺乏了,那么请问,我们的信仰还会有说服力吗?当然是没有的。

    所谓“而体其所不欲”,应该体谅别人的因缘不具备、不想做到。所谓“不欲”,就是对方不想。如果对方说“我不想”,那么我们也能够对他给予体谅。相应的则是,佛教徒你总得需要有个理由吧?你总不能简单说:“我就是不去……”所谓的理由:比如说,“我不能上殿”,没有关系,真正有病、有事可以。为什么不可以呢?只是我们需要请假,所有的成长都需要约束,不能任性和不受规范的自由。

    所谓“随事讲说”,就事论事,就是这件事说这件事,不要把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都给它搬出来,除非真的需要。请问,如果任性而为,那么有意思吗?没有意思。所谓的就事论事,就是把握当下。我们反对纠缠过去的故事,对于修行和解脱则是不合适的。即使解决历史问题,也要心平气和。只有取得别人的同情和理解,才会使事情解决有转机。

    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