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轮回与解脱第六十三讲

    佛法是不离开现实的山水而践行解脱的。

    如果佛法不离开我们这个五蕴和合的身体,从而以此践行佛法的所缘境,那么回向就显得尤为重要。面对同一种事物,一个佛教徒和一个非佛教徒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。比如有人说:“我看这个出家人活得窝囊、委屈……”我们笑了,告诉有的人:“嗨,你并不了解和理解我啊!如果我们觉得那些东西并不值得去计较的话,那么还会觉得我们委屈吗?如果我按照一般社会人的观念,那么就不应该剃头当和尚。只是当我们决定剃头当和尚的时候,就已经同一般人的认识和价值不一样了。”虽然你不知道我,但是我们却是知道你……我们能够理解你同别人的计较和情绪。

    1、回自向他

    佛教徒不必自以为是地为自己考虑,除了吃饭、睡觉是别人替代不了的之外,有些事情我们可以让着别人了。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一下:“对方是不是能接受呢?”然后,我们去做事情的时候,就不再一厢情愿。

    我们不再从自我考量。因为从自我考量的人,并不是菩萨,也不是佛教徒,所以佛教徒通过利他完成自利。因为真正的佛教徒,只能通过利他成就自利,所以需要回自向他,我们需要回向。

    如果没有回向,那么我们的信仰就不能理直气壮。我们想一想:“愿以此功德,普及于一切;我等与众生,皆共成佛道。”只有愿意同法界众生结缘、分享的时候,我们的功德才是真正的无量。如果我们现在都是自私和狭隘的,总是强调:“哎呀,因为我跟那个人好,所以为他诵经……”虽然我们会为自己的父母念经,把牌位放在寺院里,但是我们希望可以同法界众生结缘和分享。因为我们可以同法界众生结缘,所以是真正学习心包太虚、量周沙界。因为这样的结缘,我们自己父母的功德更是不可思议,所以我们自己的法喜和功德就会充满和圆满。不然的话,如果只是为了自己的人,那么就不是佛教徒,至少是不合格的佛教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