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普贤行愿品》 偈颂简释第五百三十七讲

    我们普度谁呢?如果连我们自己都在水里挣扎,都在六道轮回中头出头没的,那么所谓的度众生又有什么说服力呢?应该是没有说服力的,佛菩萨当然不是这样的。菩萨一定是通过帮助众生得到生死解脱,从而成就自己的究竟成佛。这就是菩萨利他自利的愿力、发心,也就是发菩提心——觉悟的心。菩萨如何觉悟呢?通过利益众生:只有在利他中,才能改变我执。如果理论上明白:我和众生同体,那么我们帮助众生就是帮助自己,从而减少或者改变自己的贪嗔痴等束缚和困扰;也就是通过牺牲奉献于众生,从而成就自己福慧的解脱、往生、成佛的资粮。这样的学佛发心非常重要。

    “如果能够念念不忘这个发心,那么就是真正践行菩萨道,也就是真正修学菩萨行的。”

    这就是“解脱一切众生海”,像无量无边的大海那么多的众生,我们都愿意帮助他们得到解脱。如果我们愿意帮助他们得到解脱,那么我们就完成了自己对于自己执着的改造,就是自己的生命的圆满。如果我们不愿意帮助众生,就等于我们放弃了自己修行的所缘境。因为众生给了我们修行的机会了,所以我们需要珍惜和把握。当我们受菩萨戒时说的一句话,使我回味和思考。最初看的时候很茫然,当我见到猪马牛羊时要说:“汝痴,汝是畜生,汝发菩提心。”以为同畜牲之间的对话,分明就是不正常的行为……我现在不再这么看了。因为这就是在利他中完成自利的行动,所以它是畜生、愚痴、发菩提心,正是我们自己发菩提心的所缘境和修行。我们愿意它发菩提心,正是改变了我们自己。这个过程中,我们自己是受益者,这是不二法门的关键所在。如果我们不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改变自己,那么我们的菩萨戒行就不会圆满。当然,这是《梵网经》中“十重四十八轻”的内容。这个内容的表相和内涵是不一样的。

    菩萨种性的培养,应该是建立在空性的佛性的基础上的,这一点大家必须要记住。这其中有八不:“不生亦不灭,不常亦不断,不一亦不异,不来亦不出。”这就是菩萨种性。如果我们说我们有菩萨的种性,那么我们只能建立在空性的佛性上面。
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