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普贤行愿品》 偈颂简释第五百四十三讲

    比如自己不吃肉,看到别人吃肉心里会不平衡:“这是要下地狱的啊……”别人听了会反驳说:“我愿意下地狱,你管得着吗?”然后我们继续烦恼。这是真正的佛教徒吗?当然不是。佛教徒只能做好自己、解放别人。只有做好自己,才能解放别人。如果我们做好自己,坚持慈悲心地不吃肉,那么不但可以快乐,而且可以健康。整个过程中,其实他本来就对这种说法感觉很新鲜,这时他就蒙了,他吃肉反而有病。请问,你说他羡不羡慕我们?羡慕我们。如果他一看我们不吃肉,瘦得跟鬼似的,而且还烦恼,他一下子就不干了。他说:“千万别上当。”他认为我们在骗他,你说是不是?我认为肯定是这样的。

    我们用事实来证明:“虽然不吃肉,但是可以健康、快乐、自在。”于是说明:快乐不仅仅是物质,还有精神和信仰的慈悲和智慧。因为都是人,所以好奇、贪心地研究我们:“这是怎么回事?为什么吃素也可以健康呢?为什么比我快乐呢?为什么烦恼会少呢?”佛教徒需要用行动来证明和影响别人,而不是用嘴来说服别人。如果我们只是单纯用嘴来影响别人,那么就必然是有限的影响。毕竟言教不如身教。否则,别人不但不服气、不买账,而且还会寻找理由和借口:“他不吃肉,自己的身体不行了。”因为他会告诉很多人,所以人们开始误会和远离佛教。姑且不说出家、在家佛教徒因缘不同,就是佛法的信息也是有不对称的内容。况且在家佛教徒,只有受了《梵网经》菩萨戒的佛教徒,才有不吃肉的内容。至于入门的皈依三宝,没有不吃肉、不饮酒的内容;至于受了五戒的佛教徒,应该只是不饮酒而已。可见,佛教徒的因缘是不一样的。虽然我们提倡慈悲和智慧,但是允许在家佛教徒在一定的条件下:吃肉不杀生,喝酒不喝醉。否则,我们的信仰不但不能被人理解和接受,就是我们自己的利益众生、成就自己,也只能是口号和理想而已,实在是没有生命力和说服力。佛教徒在随缘的历事过程中,可以把握自己的定力:放下不是放弃,随缘不是随便,圆融不是圆滑,负责不是负担。

     “而智慧,就像佛门里所说的:‘本觉本有,不觉本无。’”

     每个人本来就有完全具足的:空性的佛性智慧。既然本来具足,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到外边去找呢?即使是苦苦地寻找的结果,也不过是我们自心的“本觉本有”而已。

     “所谓本觉本有,就是无上正等正觉。”

     虽然是本来具足的,但是我们为什么还要妄想、执着呢?如果去掉了这个妄想、执着,比如只去妄、不求真,那么当下就是空性的佛性了。如此,我们就是相应、默契了自己本觉本有的无上正等正觉。于是,我们发菩提心,乃至于解脱、往生、成佛。
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