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普贤行愿品》 偈颂简释第五百五十五讲

    我们无需恐惧,只要我们的心改变了,我们的世界就会随之而改变。如果我们成就四弘誓愿、十大愿王功德圆满,那么就会得心应手、随缘自在。如果我们不能改变、转换我们的心,而是随境所转、随波逐流,那么又怎么能够解脱、往生、成佛呢?我们无需愁怅,关键是学佛的下手处是我们自己的心。如此,我们就会“圆满诸佛愿海”。

    “践行普贤行愿的菩萨必然会圆满愿行,也就是大菩提心。”

    所谓大菩提:就是大觉悟,觉悟的心豁然开朗: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。于是,我们的愿力由此而圆满成就。有缘的佛教徒,需要践行四弘誓愿、十大愿王。当我们回味当初学佛入门、皈依三宝的时候,都应该发过四弘誓愿,我们不能忘记。

    所谓“众生无边誓愿度”:我们度了吗?自己家里的几口人的关系处理好了吗?

    所谓“烦恼无尽誓愿断”:我们化解我们的烦恼了吗?面对鸡毛蒜皮的事情,我们还再计较吗?

    所谓“法门无量誓愿学”:面对浩如烟海的佛法,我们学了多少?如果我们连无常、无我、解脱尚不清楚,还要坚持贡高我慢、自以为是吗?至于羡慕嫉妒恨的时候,我们能够理直气壮吗?

    所谓“佛道无上誓愿成”:因为佛道是觉道,也就是完全不再执着缘起的假相,且又能“不为自己求安乐,但愿众生得苦”地践行,我们学习了吗?所以佛教徒不能单纯感情用事,需要理性的智慧引导。如果智慧引导践行,就是般若波罗蜜的功德无量。如果是单纯的感情用事,就只能是无常有漏的福报而已。

    佛教徒需要利他自利的愿行。因为愿行是因地的当下担当,所以不可以悠悠岁月。回向则是,只有我们践行了,才有资本回自向他、回小向大、回因向果。发愿偏向于因地上的播种,回向则是偏向于践行之后,愿意所行的彼此共同分享;乃至于,完全给予法界众生,自己反而是功德无量。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