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般人只是看到相、看到事,并不清楚性、不清楚理,当然是偏颇了。”
因为一般人只是看到事物的表相,并没有感悟到事物的本质,也就是没有感悟到理体。所谓理体,就是缘起的空性。空性是什么呢?应该是不可得的佛性。如果相应默契于空性的佛性,那么我们还会执着或者逃避于假相吗?因为偏有或者偏空都是二边,所以只有离开空有二边的执着,也就是即有即空、即空即有,才是中道的圆融无碍。
现在的很多人往往都是看到相,就是事物表相,只是看到外在假相的眼花缭乱;并没有透视到眼花缭乱、色彩斑斓的本质是什么都没有的空性,我们都不过是外在的一个过客而已。我一直在提醒我自己,也会坚持提醒有缘人,我们不是主人,我们只是过客。如果我们什么都不是的话,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苦恼和困扰?正是因为如此,我们需要向我们自己拥有路过的事物告别,而这种告别并不是一种不负责任,而是对人生真相的感悟。正如:我们拥有着,我们告别着,我们自在着,我们又能够反过来时时地拥有、时时地告别、时时地自在……只有这样的感悟,才是真正历练我们的清净心。而这样的过程应该是非常艰难的训练。如果我们不用心,就没有任何办法。反省我们的现实,我们的佛教徒是否真的这样修行了呢?这的确是一个问题。虽然不能说我们没有努力,但是我们的效果和结果呢?当然不是理想。
希望我们自己、希望有缘人,都能够在解脱烦恼和生死道上相会,都能够真正地历事炼心、历法观行,都能够把握住我们所拥有的,比美于善财童子的修学佛法的因缘。因为时代在发展、社会在进步,无论是事上的有也好,还是理上的空性也好,我们就是要用心通过理事中道圆融,成就自己的慈悲和智慧资粮。如果说哪里有危险、哪里就有希望的话,那么我们的所观境应该珍惜而不要失之交臂,只是我们自己善不善于转化的问题,这应该是一个根本的修行问题。
“只有我们明明白白、清清楚楚,才能了了分明、心无挂碍。如果我们能够如如不动,那么就是没有在境界中起心动念地随境所转。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