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如何学佛第四十六讲

    观音菩萨之所以说他满众生愿,大慈大悲,就是因为“先以欲钩牵,后令入佛智”。他先满足众生的一些世间愿望,最终是让我们入佛智,从而解脱烦恼和生死的束缚。
      曾经讲过,农村的一个老太太,可能就是因为家里的一只老母鸡不下蛋,所以会去祈求观音菩萨帮忙。虽然学佛可以从这里开始,但是不能从这里结束。当她去拜一拜观音菩萨的时候,慢慢、慢慢地重新认识和改变了自己的观念:“老母鸡不下蛋的事儿,就别求观音菩萨了。”凡事随缘就好,慢慢地也就想明白了。
    这样的事情,会给我们一种启示,我们要“依了义不依不了义”。因为不了义的升官、发财、什么一切如意,这些内容,会随着人生的年龄、阅历的增加,感悟人生:无论怎样如意,都会无常变幻,从来都是不固定的人生,从来都是没有主宰的过程。所有暂时的拥有,只能让我们高兴那么一会儿而已,从来都不是主人,只是过客罢了。我们可不可以拥有呢?当然可以。就像前面所说的:“放下不是放弃。”我们可以拥有名,也可以拥有利,只是怎么样运用名利益社会?怎么样运用利利益众生?这是一个值得佛教徒深思的问题。
    就像人们常常说,钱是个肮脏的东西。钱是这样吗?钱不应该是美丑的。告诉大家,人心才是啊!人怎样用钱,就会变得干净或者肮脏。我们不能骂钱,是人心已经污染到某种程度而已。佛教徒往往在“不了义”中苟且活着,拿那个无价的摩尼宝珠——最好的佛法去换糖吃了,然后误会佛教:这个佛法很好啊!很甜呀!
    当年一位禅师整天在寺院里的蒲团上打坐。一位卖豆腐的人,每天看见这个老和尚在那里坐着,他觉得挺好,但是一直也没有想起来要去坐一坐。
    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